世界母乳喂養周分享:那些關于母乳的說法錯誤的是什么
發布日期:2020-08-03 17:46:56
對于新手媽媽來說,從懷孕到生產,再到產后嘗試母乳,一切的事物都是全新的經歷。而正因為是新的經歷,選擇母乳喂養的媽媽往往由于沒有足夠的經驗,在母乳方面的知識就會偏向老一輩或過來人取經。在這里面,常有一些錯誤的說法沒被糾正。在這個世界母乳喂養周,跟新手媽媽分享下:那些關于母乳的說法錯誤的是什么?便于新手媽媽及時摒棄。
那么關于母乳的說法錯誤的有哪些?
1、新生兒剛出生后的頭兩天,母乳還沒有完全下來,先不需要給新生兒喂。
實際上,在孕媽媽剛生產完后的這兩天,雖然只有極少的一點點奶,但恰恰是更珍貴的“初乳”。因為此時的母乳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量極低,但卻有大量的活性蛋白質、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對新生兒有益的成分,應盡量給新生兒吮吸。
研究顯示,母乳可以成為新生兒少受病菌病毒侵襲的天然屏障,尤其是初乳,相當于天然的一劑預防針,且新生兒越早吸吮乳頭,越有益于乳汁的盡早分泌。

2、乳房不漲、偏小,還漏母乳,肯定母乳不足。
其實,乳房不漲并不代表母乳少。在母乳的第3個月左右,媽媽和嬰幼兒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,母體知道該生產多少母乳,不像剛剛開始喂母乳時,那么慌里慌張拼命產母乳了。
嬰幼兒吃的母乳,大部分是現吃現產的,跟乳房漲不漲沒有什么關系,和乳房的大小更沒有關系。漏出去的母乳量也并不影響給幼兒哺乳,當嬰幼兒要吮吸母乳時,仍然有源源不斷的母乳產生。
3、看到媽媽的母乳是灰顏色的,很清淡,說明母乳太稀,喂不飽嬰幼兒。
我們所看到的清淡的母乳是“前奶”,成分大部分是水分,是給嬰幼兒解渴的(這也是為什么母乳喂養的嬰幼兒不需要額外喝水)。嬰幼兒越吃,母乳越濃,到最后,會分泌象奶油一樣的“后奶”,才是給嬰幼兒解餓的。母乳會根據嬰幼兒的成長情況,自動調節每一次的分泌,滿足嬰幼兒的需求。在炎熱的夏季,母乳會自動變稀,供給嬰幼兒更多的水分。所以即使在夏天,嬰幼兒也不需要額外喝水。
4、媽媽一開始來月經,母乳就變味了,就不能再喂嬰幼兒了。
在醫學研究上,至今沒有任何研究表明,來月經后的母乳會在質量上有什么變化,所以來經期的媽媽仍可以繼續母乳喂養。但要注意的是,應采取非荷爾蒙類避孕方式避孕。含雌激素或黃體酮的荷爾蒙類避孕方式,會改變母乳的成分,降低乳汁分泌,因此最好避免。
5、吃奶粉的嬰幼兒比純母乳喂養的體重增長得快,說明母乳有時不如奶粉好。
研究顯示,相比較于母乳喂養的嬰幼兒,喝奶粉的嬰幼兒更容易長胖。這是因為奶粉中含有數倍高于母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質,且其是嬰幼兒還不需要的,食用后還會造成體重過量的潛在風險,給將來的健康埋下高血壓等定時炸彈。
6、如果嬰幼兒長得快、個子大,光吃母乳是不夠的,應該提前添加輔食。
在嬰幼兒出生后的6個月內,無論成長速度有多快,母體生成的母乳都能夠在這6個月內滿足嬰幼兒的全部需要。提前添加輔食,不僅對嬰幼兒沒有好處,反而會給嬰幼兒造成過重的腎負荷,甚至會破壞他對母乳營養的吸收。
7、母乳在喂養六個月以后,就沒有什么營養了,應該及時斷母乳!
這個說法是毫無科學根據的。正常情況下,新生兒出生后的6個月內,完全依靠母乳喂養,就能夠得到成長所需的全部營養,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,包括水。只是在6個月以后,嬰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,只是地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夠,需要額外添加輔食。
但對于早產兒和過敏體質的嬰幼兒來說,由于身體的原因,拒絕或不能接受輔食,需完全依靠母乳喂養到八、九個月甚至更長,也一樣營養俱全,健壯成長。
所以,母乳在6個月后并不會失去其自身的營養,只是嬰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更多了,需從輔食中輔助提取。且迄今為止,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母乳會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。
以上就是“那些關于母乳的說法錯誤的是什么”的內容,新手媽媽們可以著重了解下,避免被誤導哦。
上一篇:10 種常見單基因遺傳病檢測有什么好處?
下一篇:呼吸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你知道哪些?